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处罚。(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法律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处罚)

基本编码220208971300Y
事项类别行政处罚
实施主体应急管理局
行使层级省级,市级,县级
设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四)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五)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子项名称
责任事项 1.立案阶段责任:在检查中或者事故调查过程中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或者下级安全监管部门移交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或者其他人员不按规定或违反规定履行职责的违法案件,予以审查,决定是否立案。
2.调查阶段责任:对已经立案的案件进行调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调查时应出示执法证件,收集相关证据,允许当事人辩解陈述,执法人员应保守有关秘密。
3.审查阶段责任:对案件违法事实、证据、调查取证程序、法律适用、处罚种类和幅度、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理由等方面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拟作出处罚建议,由安监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4.告知阶段责任: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制作《行政处罚告知书》,符合听证条件的制作《听证告知书》,通知当事人,当事人享有的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的权利。
5.决定阶段责任:根据审理情况决定是否予以行政处罚。依法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违法事实和证据、处罚依据和内容、缴纳罚款的银行、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等内容。
6.送达阶段责任:《行政处罚决定书》按照法定的方式和期限送达当事人。
7.执行阶段责任:监督当事人在决定的期限内,履行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的,发出催缴通知,加收罚款滞纳金,再不履行的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8.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责任。
责任事项依据 1.《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2007年11月9日通过) 第二十二条 除依照简易程序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外,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应当予以立案,填写立案审批表,并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对确需立即查处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可以先行调查取证,并在5日内补办立案手续。                                                2.第二十三条 对已经立案的案件,由立案审批人指定两名或者两名以上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调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办案件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回避:                                (一)本人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人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的。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的回避,由派出其进行调查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负责人决定。进行调查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负责人的回避,由该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回避决定作出之前,承办案件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不得擅自停止对案件的调查                                                                                                                                 3. 第二十四条 进行案件调查时,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名。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如实回答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的询问,并协助调查或者检查,不得拒绝、阻挠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记载时间、地点、询问和检查情况,并由被询问人、被检查单位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被询问人、被检查单位要求补正的,应当允许。被询问人或者被检查单位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笔录上注明原因并签名。                                                                                        4.5.第二十九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依照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或者住址;                                                                                                                                       (二)违法事实和证据;                                                                                                                                                         (三)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四)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盖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印章。                                                                                                                  第三十三条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依照本办法。                                                                                                                      第十七条规定告知后3日内以书面方式提出。                                                                                                                                                 6.第三十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在7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或者其他的法定受送达人。                                                                                                                                                                                                7.第五十八条 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当事人逾期不履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设施、设备、器材拍卖所得价款抵缴罚款;                                                                                                             (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